|
|
:: 首頁 > 症狀檢測 > 基因檢測 |
|
|
肥胖是全民公敵!國內許多肥胖族群嘗試各種減重方法,但都瘦不下來,或是稍微瘦一點,卻又復胖,讓肥胖陰霾籠罩心中,夢魘久久揮之不去。目前國內有生技業者推出一種最新的「體重管理基因檢測」技術,只要透過口腔黏膜細胞,檢測DNA,就可以找出肥胖原因,讓身體健康無負擔。
從基因檢測發現你個人的肥胖基因,接著看是屬於哪一類型的肥胖,針對部位訂定出運動計畫。 |
宥豪美診所蘇聖棻院長指出,根據統計,台灣的成人或兒童,體重過重及肥胖者,占人口比例達1/4到1/3,顯示體重過重在台灣已成為一項值得重視的問題。目前控制飲食的熱量,少吃澱粉,少碰油炸類食物,多多運動,都是成功瘦身的不二法門。
臨床證實,因肥胖而導致的胰島素抗性,易引發身體多種代謝性異常,進一步造成高血脂症、動脈粥狀硬化、心腦血管疾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脂肪肝等。除此之外,肥胖也是許多癌症的危險因子之一。要是身體質量指數超過25,就需要控制體重。若同時合併至少2種上述的健康問題,就有減重的必要。
內科醫師蘇聖棻表示,若透過基因檢測找出你具有先天肥胖基因,那就沒有理由不好好運動了! |
蘇聖棻醫師表示,肥胖基因是一系列與肥胖有關的多個基因的總稱。目前常見的肥胖基因包括PPARγ、ADRB2、ADRB3、GNB3、UCP1,這5個肥胖基因都與脂肪的新陳代謝有關。PPARγ影響脂肪細胞的分化與增大 ; ADRB2主要影響脂肪分解作用,與全身性肥胖有關,帶有此基因的肥胖者應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 ; ADRB3基因主要影響內臟脂肪堆積,造成上半身肥胖問題;而帶有UCP1基因變異者則與下半身肥胖有關,屬於西洋梨型身材。
此外,研究也發現,「澱粉型」肥胖絕對要少碰澱粉與醣類,「脂質型」與「代謝型」肥胖對於油脂攝取要斤斤計較;「臟器型」肥胖容易在內臟囤積脂肪,對健康造成威脅;「頑固型」肥胖則是有基礎代謝率極低的問題,後兩者都要多運動,加強新陳代謝,否則很難瘦下來,且就算靠節食瘦下來,也很容易復胖。 同時,遺傳性肥胖通常是由多個基因造成,透過基因分析雖可為個人量身打造體重管理組合,不過,肥胖成因不只是歸究於遺傳基因,有人天生是瘦子,卻因生活習慣的暴飲暴食、高脂飲食而變胖,所以儘管從基因可知道「為什麼變胖」和「該怎麼瘦身」,但良好作息與飲食習慣更是大意不得。 |
蘇聖棻醫師強調,基因是存放在染色體上的DNA遺傳訊息,目前已知人類有2至3萬個基因,透過基因檢測可發現生物遺傳特性,成為流行的預防性檢查。不過,基因檢測和健康檢查不同,人的健康狀況會隨環境與習慣而改變,因此需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以掌握當時的健康狀態。
DNA在每個人一出生時就已確定,所以DNA基因檢測具有終身的參考價值。然而多數疾病的發生與否通常並非由單一基因來決定,因此,檢測越多相關基因,預測能力會愈趨準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後天環境對基因的影響非常巨大,帶有高風險基因的人,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飲食控制、生活習慣改善、定期健康檢查,以遠離致病因子。 例如,具有高度肥胖基因的人,經由後天的減重飲食管理,減少脂肪囤積,有效降低因肥胖引發的慢性病發生率,讓個人健康管理及預防更有效率。 |
|
|